恐龙是地球上最令人着迷的生物之一。它们活跃于约2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但为什么这些巨大的爬行动物会在短短数百万年里突然消失?这一问题一直是古生物学领域的一个未解之谜。
目前,科学界普遍接受的恐龙灭绝理论是“小行星撞击说”。根据这一理论,大约在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或彗星以极高的速度撞向地球。这次撞击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数千万吨核武器爆炸,引发了全球性的灾难。
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导致地表温度骤降,海平面急剧下降,形成了所谓的“墨西哥湾冲击波”,这使得海洋中的大量盐分进入大气层,加剧了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此外,撞击还可能引发大规模火山活动,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这场灾难不仅摧毁了恐龙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还对人类和其他物种造成了深远影响。许多物种在此次事件中不幸灭绝,而幸存下来的少数物种则迅速演化成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各种哺乳动物和鸟类。